top of page
HKACT.png

奧沙駐留項目 Ken Ueno

VESSEL

9 Oct. - 場域特定裝置表演 聯同

  • Karen Yu, 敲擊樂手

RESONANCE

10 Oct. - 專題研討 聯同

  • Giorgio Biancorosso, 理論家, 香港大學音樂學院

  • Thomas Tsang, 建築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

  • Damien Charrieras, 理論家, 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 Deborah Waugh, 表演家, 香港大學音樂學院

BREAD

11 Oct. - 實驗聲音藝術表演 聯同

  • Kung Chi Shing, 小提琴

  • Steve Hui (Nerve), 電子音樂

  • Fiona Lee, 電子音樂

  • Shane Aspegren, 鼓及電子音樂

  • Thomas Tsang聯同Nanamu Hamamoto的場域特定裝置藝術

aCT 7_eblast.jpg
* Limited space available. First come first serve.

"My art practice is broadly conceived. It encompasses three main outputs: 1) “person-specific” compositions - music that can only be performed (as of yet) by the person for whom it was written; 2) performances as a vocalist specializing in extended techniques; 3) and sound installations for museums and galleries. My art lives in the interstice between concert music, sound art, and architecture. I am also an improviser."

— Ken Ueno

VESSEL

 

Ueno將呈獻個人場域特定裝置表演,三通道視頻裝置及兩件最新創作(由Ueno及本地敲擊樂手Karen Yu合演出)

首晚演出命名為VESSEL。Ueno 將呈獻幾件最新創作,其中包括三通道視頻裝置作品,獨奏打擊樂及電子作品。當中的亮點為與畫廊長型空間中安裝的定制回聲電路碗交互的最新場域特定裝置表演:Ueno以其獨創的擴展聲樂技術而聞名,他將以一種強化共鳴和畫廊長型空間共振頻率的方式發聲,利用擴音器激活安裝在遠處的反饋電路碗。

​>>節目表

RESONANCE

 

專題研討:Ueno將與 Giorgio Biancorosso(香港大學音樂學院),Thomas Tsang(香港大學建築學院), Damien Charrieras(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及Deborah Waugh(香港大學音樂學院)對話。

作為駐留項目三部曲的第二部,專題研討將於第二晚帶來就展覽展開的理論對位。Ueno的藝術實踐將為現今聲音藝術中的時間和空間的討論提供背景。基於第一晚在奧沙首演的作品,專題研討將針對Ueno的實踐如何“工具化”建築空間而展開。然後,香港地下實驗音樂界專家Charrieras會將討論引向有關本地和全球社群參與的問題,透漏Ueno策劃於第三晚呈獻的群體即興創作的部分元素。這部分討論將由Charrieras領導。

BREAD

 

Ueno將帶領一群實驗音樂家呈獻一場特定場域的聲音藝術表演。為了展示奧沙畫廊的聲學特色,音樂家們將在不同地點表演。Aspergren和Lee將駐紮在大露臺上。Aspegren,以演奏鼓套件而聞名,將採用小型諧振絃樂器、電子和打擊樂來引入新裝置。Lee將發揮她的DIY電子音樂陣列。站在長廊的對面,將是Hui,以將直覺帶入電子音樂表演而聞名。Kung,拉小提琴和土著長笛,和Ueno,在他的聲音和擴音器伴同下,將移動和穿越不同空間。Thomas Tsang通過三枝帶有陶瓷碗的桿,定義出動態及空間,並介入於這場表演,與現場音樂家相對立。

美國薩克斯手/作曲家John Zorn, 一直在紐約舉辦一個名為The Stone的實驗音樂系列。 http://thestonenyc.com/

眾所周知,策展協議是約翰指定表演者或作曲家作為策展人策劃長達一周的駐留項目。對於Ueno在奧沙畫廊的駐留,Ueno想要策劃一個由三晚活動組成的迷你系列,展示他作為作曲家、學者和策展人/表演者三個不同角度的實踐。Ueno認為除了利用這個機會創作非做不可的作品以外,還希望藉此創造一個空間,讓當地的表演者和學者參與進來,促進文化交流。

關於藝術家

Ken Ueno (生於1970年)

作曲家、歌手、聲音藝術家,羅馬及柏林獎得主Ken Ueno,現任教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音樂學院the Jerry and Evelyn Hemmings Chambers 傑出教授主席。曾合奏和表演過Ueno音樂的人包括Kim Kashkashian,Robyn Schulkowsky,Mayumi Miyata,Teodoro Anzellotti,Aki Takahashi,Wendy Richman,Greg Oakes,BMOP,Alarm Will Sound,Steve Schick,the San Francisco Contemporary Music Players,the Nieuw Ensemble 以及Frances-Marie Uitti。Ueno的音樂曾在包括紐約林肯中心,肯尼迪中心,紐約大都會美術館,MusikTriennale科隆音樂節,The Muziekgebouw,Ars Musica,Warsaw Autumn,Other Minds,約翰·霍布金斯大學中心,美國雷拓藝術節,Steim及諾福克音樂節等多地演出過。其為the Hilliard Ensemble,Shiroi Ishi創作的作品保留在他們的特別曲目中超過十年之久,曾在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大廳,維也納音樂廳,意大利國家電台RAI 3等場所演出或播出過。其另一部作品, Pharmakon,在2001-2003季,由Eighth Blackbird在全國播放了數十次。2011年,柏林MaerzMusik舉辦了Ueno的肖像音樂會。2012年,他成為Other Minds 17特寫藝術家。2014年,Frances-Mairie Uitti與波士頓現代管弦樂團首演了雙弓大提琴和管弦樂隊的協奏曲,而Guerilla Opera首演了他的室內歌劇“Gallo”,並獲得好評。他曾在波士頓現代管弦樂團項目(紐約及波士頓),華沙愛樂樂團,立陶宛國家交響樂團,泰國愛樂樂團以及北卡羅來納州、匹茲堡和加利福尼亞的管弦樂團獨奏他的聲樂協奏曲。Ueno持有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在Bmop / sound label上發行了三首管弦樂協奏曲專著CD。他的個人簡介亦出現在The Grov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Music中。www.kenueno.com

作為一名敲擊樂手和表演藝術家,Karen Yu喜歡探索聲音藝術和表演藝術相結合的可能性。透過打擊樂表演固有的視覺和聽覺的獨特融合,Karen積極尋求改變現有音樂會文化的新切入點。Karen是室內敲擊樂團的聯合創始人和總監,The Up:Strike項目,NOVA Ensemble的項目助理,以及EXORDIUM Collective的聯合創始人。近期,Karen曾參展2019年Contemporary Musiking Hong Kong’s Sound Forms(《聲形》),并於開幕式亮相。她同時亦亮相班夫藝術與創意中心,香港藝術節,香港小交響樂團@Artistree “Notating Beauty That Moves”,大館午餐時間系列,Transplanted Roots 打擊樂研究專題討論會(布里斯班和蒙特利爾)及IRCAM ManiFeste學院。

 

Thomas Tsang (曾慶豪) 出生於馬來西亞婆羅洲島,完成了其在南加州建築學院的學業及朱利亞學院舞台製作專業的一年學習。 2000年,他在紐約庫珀聯盟獲得建築學專業學位。曾慶豪是令人垂涎的Marion O. 和Maximilian E. Hoffman羅馬建築獎得主,並被任命為羅馬美國學院的院士。他同時亦是眾多國際獎項的獲得者,包括Shinkenchiku-sha,Central Glass,Graham Foundation,ENYA Prize和羅馬的美國學院。其研究及作品在國際範圍內被發表在華爾街日報,亞洲CNN,中央電視台,Shinkenchiku,LEAP,日本建築師,Domus,UIA東京,AREA,Artforum等。

曾慶豪的策展項目包括專題展覽「未明的雲朵:一城七街」,香港西九龍火車站地鐵站的地鐵藝術,以及最近的威尼斯雙年展第16屆國際建築展香港展區。曾出版過包括 《Open City: Existential Urbanity》(Charta,2015)及與Lan Luna 合著的 《On the Edge: Ten Architects from China》 (Rizzoli, 2007)等書。他是香港建築師學會期刊的共同主編,“佔領”和“Sounding Architecture Manifest”的主編。他現在於香港大學任教和曾在Copper Union和中國美術學院任教。

 

Giorgio Biancorosso是香港大學人文學院音樂系教授和學會會長。作為作家,Biancorosso近幾年著有《Situated Listening: The Sound of Absorption in Classical Cinema》(牛津大學出版社,2016)及《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inema》(The Opera Quarterly 34 / 2-3,2018)。Biancorosso對聆聽歷史和理論的研究反映了其對音樂美學,電影音樂和全球電影史的長期興趣。他目前正在完成杜克大學出版社的專著《Wong Kar Wai’s Soundtracks: Music-Bricolage-Representation》。Biancorosso作為程序員和策展人在香港也十分活躍。

 

Damien Charrieras博士目前是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的副教授,創意媒體藝術碩士(MACM)項目負責人。他同時在校領導應用計算及交互媒體中心的區塊鍊及創意產業研究組。Charrieras畢業於里昂政治研究所,獲有新索邦大學電影學博士學位及蒙特利爾大學傳播學博士學位。他曾為布朗大學(當代文化和媒體)及紐約大學(音樂)的訪問學者,曾於國立視聽研究院,巴黎國家電影中心及蒙特利爾國際科學研究院擔任研究員。

作為一名媒體理論家,Charrieras博士對香港的地下音樂,數字技術在電子音樂中的模擬應用,及與數碼創作相關的各種主題都有濃厚興趣,如新媒體藝術實踐和技術,創意產業中的區塊鏈技術,藝術領域的機器學習,虛擬世界建模,視頻遊戲中的元認知,神經網絡在遊戲引擎中的使用)。Organized Sound(劍橋UP),Cities(Elsevier)和Human Relations(Sage)都曾發佈過他的論文。

 

作為一名表演者和教育家,自二十年前抵港以來Deborah Waugh始終積極融入香港藝術界。她目前就職於香港大學,已首映演出了許多各種各樣的樂團以及新作品。她目前在香港大學工作,曾與各種合唱團合作,並委託創作過許多作品。最近的專案包括2016年與Thomas Tsang一起創立的"聲音建築專案"。這導致了與香港新音樂合唱團、Ken Ueno、Arham Aryadi以及她所指揮的港大音樂合奏團的創新合作。除了與當代音樂的接觸,Deborah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室內和管弦樂演奏家。她在墨爾本交響樂團擔任臨時打擊樂演奏家多年,並在澳大利亞歌劇院、澳大利亞芭蕾舞團、悉尼劇團、澳大利亞當代劇團和其他澳大利亞著名合奏團演出。她是多倫多Arcadia合唱團的創始成員,並在里斯本'98博覽會上與加拿大世界音樂合奏團Musaïc合作演出。Deborah 擁有無數不同流派的表演和錄音,擁有墨爾本維多利亞藝術學院的文憑、多倫多大學的音樂碩士和香港大學的博士學位。

 

龔志成(Kung Chi Shing)在香港出生和長大,是作曲家和表演者。龔在美國學習古典音樂和作曲與Richard Wernick,Chinary Ung和George Crumb。在他的創作和表演中,龔專注于嘗試不同格式,包括流行音樂、古典音樂和即興音樂以及戲劇藝術。自1996年以來,他創作、創作和上演了六部全長音樂劇(Valerie C. Doran擔任聯合導演):《Destiny Travels Limited》, 《The Floating Bridge》, 《City Inside a Broken Sky》, 《M Garden’, ‘City Inside a Broken Sky II》 和 《Minamata: A Requiem》。 龔為臺灣的U-劇院,臺北舞蹈論壇寫音樂;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舞蹈團;中國廣東現代舞團、加拿大多倫多舞蹈劇院等。他在香港、臺灣、日本、古巴、塔什干、紐約、倫敦、柏林和威尼斯進行了自己的獨奏演出。目前,龔是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的藝術助理(音樂)。

Shane Aspergren(1975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目前在香港生活和工作。他的做法包括或包括音樂、音響、裝置、視頻、攝影、陶瓷和各種表演模式——通常通過協作或觀眾互動,在這些不同的媒體中工作。Aspegren 的作品的特點是將精心製作的即興元素並列在一起,探索了對形而上學、習慣習俗和人類對自然現象的反應等主題的跨學科視角。除了他的獨奏作品,Aspegren 在 2014 年至 2017 年間與 Adrian Wong 密切合作,共同撰寫裝置、視頻、版畫、雕塑和公共干預,包括系列《第三眼萬花筒》(為此他們被授予紅香港藝術發展局贈款),多面展覽克羅曼尼西和身臨其境的表演/安裝Ci Ha Visto Un Re(國王看到我們)。Aspegren 還曾與Tarek Atoui, Samson Young, Manuel Pelmus, Ivanhoe Lam, Steven Reker, Huang Rui, Cody Hudson等人一起擔任作曲家、表演者或聲音設計師。


作為作曲家、作家和多樂器演奏家,Shane Aspegren 製作了數十張錄音室專輯,並在世界各地舉辦了數百場音樂會,包括 Primavera Sound 和 Coachella 等著名場所的音樂會, 如惠特尼博物館。他是2001-12年國際知名二重唱《Berg Sans Nipple》的一半,後來共同創立了Hypno-熱帶血酒或蜂蜜樂隊,後者在2018年發行了專輯《Fear & Celebration》,獲得全球好評。阿斯佩葛籣還作為音樂家在錄音和世界巡演與Bright Eyes, Songs:Ohia, François Breut, Don Nino, Woodkid和其他人。

Aspegren 在地下和表演藝術(舞蹈、戲劇、實驗歌劇)以及電影樂譜和配樂中保持活躍。他的即興和一次性專案包括與dj sniff, Arto Lindsay, Jerome Lorichon, Quintin Rollet, Antilles, 龔志成, F.Lor, Ikue Mori, Ken Ueno, Nerve, Silver Apples和許多其他合作。

Aspegren 擁有內布拉斯加大學電影研究學士學位。他的作品在國際上展出、演出、委託和收藏,包括在Palazzo Reale, Milan; Spring Workshop, Hong Kong; Para Site, Hong Kong; K11 Art Foundation, Hong Kong; Frank Yang Foundation, Shenzhen; the Venice Biennale, Venice;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Anthology Film Archives, New York; Rossi & Rossi, Hong Kong和許多其他場地。 shaneaspegren.com

 

Nerve(Hui)是一位香港多學科演出者,其實踐挖掘了當代音樂、聲音藝術、多媒體劇場和地下亞文化之間的界限。他的主要興趣是跨越邊界,嘗試傳統和重新混合藝術形式。他的作品曾在香港藝術節、微波國際傳媒藝術節和新視覺藝術節上發表。作為作曲家,史蒂夫獲得了城市當代舞蹈團、香港辛福尼塔和祖尼·伊科薩赫德龍的傭金。作為一名表演者,他曾在香港CTM Vorspiel、《沉默》、洛桑地下電影音樂節和展望節上演出。他畢業于香港演藝學院,2017年亞洲文化理事會紐約研究員

 

出生於香港的Fiona Lee的藝術作品源於裝置與表演的交集。傾聽在菲奧納和世界之間建立了重要的聯繫;這是當她感覺到每一刻的運動。她相信她的藝術創作代表了她在探索和接受自己和他人可能性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Lee 的裝置曾在多個藝術節上展出,包括 ART CAMP TANGO 2017、Around Sound Art Festival 2014(日本京都)、 Transi(en)t Manila Project Glocal 2014 (菲律賓馬尼拉), the 12th Seoul International NewMedia Festival 和 the 16th ifva (互動媒體類)入圍作品展(香港)。她的聲光表演"令人愉悅",在臺灣、韓國、澳門和香港舉辦過國際演出。她應邀參加了2016年在日本舉行的亞洲會議音樂節,她還與眾多音樂家和聲音演出者一起參與即興表演。最近,她是Namiji的成員,一個演出者團體與張森和黃福昆組成。Fiona 發佈了她自行發行的專輯《在茫然中行走》(2016 年),該專輯收集了她創作的聲音作品。

活動日  9 - 11 Oct 2019    

VESSEL 

10月9日18:00 - 20:00

奧沙畫廊

香港九龍觀塘興業街20號聯合興業工業大廈4樓

RESONANCE  

10月10日18:30 - 21:00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鈕魯詩樓7樓KB730

BREAD 

10月11日 18:00 - 20:00

奧沙畫廊

香港九龍觀塘興業街20號聯合興業工業大廈4樓

呈獻

奧沙藝術基金

支持

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

香港大學音樂系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

​香港生力啤酒廠有限公司

bottom of page